四川省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自1997年创建以来,始终秉承“生命至上,以病人为中心、快速反应”的宗旨,已建设成为龙泉驿区设施先进、技术雄厚、流程科学的现代化急救中心,承担着区域内院前急救、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等重任,是一支全年无休、守护生命的“特种部队”。
一、基础设施完备,装备精良
科室拥有逾234平方米的规范化工作空间,布局科学,功能齐全。内设抢救监护区、清创室、普通诊断区和观察室,配备抢救床4张、观察床位10张、输液椅20张,能够满足不同病情患者的救治需求。
科室配备三辆全监护型救护车和2个院前急救单元,实现了急救前移。抢救区与监护型救护车上配备了一系列尖端设备,包括多功能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心肺复苏机、全自动洗胃机、可视喉镜、血气分析仪及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等,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与安全转运提供了强大的硬件支持,确保了救治的连续性和高效性。
二、团队人员资质卓越,技术实力雄厚
科室拥有一支结构合理、训练有素的50人专业急救团队。其中,医师14名(含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10名、住院医师1名),构成了经验丰富的中坚力量;护理团队21人(含主管护师12名,护师9名),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另有10名司机、3名担架员与2名卫勤人员组成的支持团队,保障了急救流程的顺畅推进。
人才培养与继续教育方面,全体医护人员均会定期接受严谨的急救理论与技能培训,并踊跃参与国家级、省级乃至国际性的专业交流活动。科室骨干人员多次前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等国内顶尖医疗机构进修学习,以此确保本单位的急救技术水平始终与行业前沿保持同步。
在科研领域,我科室参与了成都高新医学会专项科研立项课题、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以及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的科研课题,参与编写了北医社《急诊医学》、中国人口出版社《实用急危重症医学》,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于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呈逐步增长态势。
三、体系建设完善,急救模式高效
科室专注于构建现代化的急诊医疗体系(EMSS)。其采用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划分为重症、中症、轻症区域进行分区救治的模式,以此保障危重症患者能够获得优先且快速的处置。
科室构建了院前急救、院内急救以及(ICU/手术室)无缝衔接的一体化急救模式。为此,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严重创伤、危重孕产妇等重点病症,开辟了畅通的“绿色生命通道”,显著缩短了抢救时间,提升了抢救成功率。
同时,科室拥有完善的群体伤亡事件应急响应流程与疑难危重症快速诊断体系,并且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等多家上级医院构建了紧密的协作关系,形成了强大的多学科技术支持网络。此外,科室还积极参与公众急救技能培训、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民族地区基层医疗机构临床骨干人员进修培训等工作,积极履行向社会普及急救知识的社会责任。
急诊科集完备的基础设施、精湛的专业团队、高效的体系流程于一体,已成为一个功能齐全、反应迅速的区域性急救保障中心。未来,将继续砥砺前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急诊医疗服务,为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